超声波清洗工艺在电机、电泵清洗上的应用
清洗是借助清洗设备或工具将清洗液作用于工件表面,用一定的清洗方式去除工件表面粘附的油脂、污垢等,使工件内外表面达到要求的清洁度。在对电机、电泵上零件的清洗,主要是便于零件的检验分类,掌握零件的磨损规律,确定零件尺寸和加工方法;提高装配质量,减少运动件和摩擦、磨损,延长零部件的使用寿命。近年来,市场对电机、电泵的质量及其寿命要求越来越高,这样决定了零部件表面要有更高的清洁度。因此,促进清洗作业从以前单纯地要求速度快、成本低逐步转变为要求更安全、更环保、更有效。超声波清洗具有清洗效果好,清洁度高且清洁度一致性高;清洗速度快,能提高生产效率等特点,在电机电泵的清洗中得到大量运用。
超声波清洗原理
超声波清洗机主要由超声波信号发生器、换能器、清洗槽及循环过滤系统组成。通过超声波发生器发出的高频振荡信号,通过换能器转换成高频机械振荡而传播到介质(清洗溶剂)中,超声波在清洗液中疏密相间的向前辐射,使液体流动而产生数以万计的微小气泡,这些气泡在超声波传播过程中形成的负压区成型、生长,在正压区迅速闭合并迅速内爆。
从理论上分析,爆裂的空化气泡会产生超过1000个大气压的瞬间高压和20000°F的高温,并在其爆裂的瞬间冲击波会迅速向外辐射,大量的空化气泡所释放的能量,将破坏被清洗件表面及缝隙中不溶性污物,使他们分散于清洗液中,使污垢迅速剥落,从而达到清洗物体的目的。
相比其他多种的清洗方式,超声波清洗机显示出了巨大的优越性,尤其在专业化、集团化的生产企业中,己逐渐用超声波清洗机取代了传统浸洗、刷洗、压力冲洗、振动清洗和蒸汽清洗等工艺方法。超声波清洗机的高效率和高清洁度,得益于其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产生的穿透性和空化冲击,所以很容易将带有复杂外形,内腔和细孔的零部件清洗干净,对一般的除油、防锈、磷化等工艺过程,在超声波作用下只需两三分钟即可完成,其速度比传统方法可提高几倍甚至几十倍,清洁度也能达到高标准,这在许多对产品表面质量和生产效率要求较高的场合,充分的体现了该种方法的优越性。